不小心得了“妈妈手”?看这里
日前,有一位年轻的妈妈就诊。诉双侧拇指近手腕处肿痛、活动受限数日,以右侧为著。经诊断为“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”,俗称“妈妈手”。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,我国迎来了有一个婴儿潮,很多妈妈或者爷爷奶奶们都因为照顾小孩而患上这种慢性疼痛,影响生活。下面我们为大家介绍一下这个病的来龙去脉。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疼痛诊疗中心王小平
什么是“妈妈手”
“妈妈手”医学上称为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(stenosing tenosynovitis),或叫 DeQuervain’s syndrome,症状是在手腕大拇指侧疼痛,局部肿胀,影响手部的活动,一般是因长时间重复使用拇指工作,造成局部肌腱发炎,无法施力,之所以又被称为“妈妈手”,是因为新手妈妈们每天煮饭、洗衣服、擦地板,还要抱娃,帮娃洗澡、换尿布等,长时间姿势不正确,双手过度使用,容易发生,其实这个疾病并不是妈妈的专利,许多爷爷奶奶们帮忙带小孩,也会发生,另外一些职业,如长时间操作机器、打字,厨师,餐厅服务生等,因长时间使用双手,也可能因施力不当过度使用造成发炎现象。
解剖基础
如上图所示,在腕关节大拇指一侧有一个纤维通道,走行着支配拇指的两个肌腱(拇长展肌和拇短伸肌),肌腱周围包裹着腱鞘,可以使得肌腱在纤维通道里自由的活动而不产生摩擦。
但是,当腱鞘因为反复使用或其他因素导致肿胀的时候,肌腱在里面活动就会变得不那么顺滑,还会产生疼痛等不适,严重时产生粘连,拇指几乎无法活动。
“妈妈手”的症状
“妈妈手”的症状非常典型,表现为手腕靠近大拇指一侧持续性疼痛,肿胀,无法使力,在拇指活动的时候疼痛会加重,大拇指有时候会出现卡顿的现象,还能在疼痛部位触摸到凸起的肿块。
如何诊断“妈妈手”
“妈妈手”的诊断主要依靠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,有一个典型的体征,叫做Finkelstein’s test,即检查者将患者大拇指作内收及向尺侧(小指侧)屈曲时,同时使腕关节尺偏会引起疼痛症状(如下图)。
治疗
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。大部分的患者可通过理疗、药物、注射治疗等手段得到控制。
常用的理疗手段有制动、冷敷、热敷、红外偏振光等,加快局部血液循环,将炎性物质代谢走。
药物治疗主要是使用一些非甾体类的消炎镇痛药,如布洛芬、洛索洛芬等,但这些药物在哺乳期的应用没有研究,故不建议哺乳期女性使用这些药物。
药物治疗控制不满意者,可以通过注射治疗快速有效缓解疼痛,一般一周注射一次,2-3次就可基本上控制症状,但是不幸的是这种方法也不适合哺乳期女性,如果疼痛非常剧烈,可以停止哺乳一段时间接受这种治疗。
对于症状非常严重,保守治疗无效者可以接受手术治疗,切开粘连的腱鞘。
预防
“妈妈手”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拇指过于频繁的活动所致,因此预防本病的关键就是避免拇指过度劳累、着凉等,平时生活和工作中,劳逸结合,避免长时间重复使用拇指和手腕。
下面是一些妈妈们能用得上的护理和锻炼方法
1、用温水洗手
养成劳作后用温水洗手的习惯,不宜用冷水,适时活动手,并自行按摩。得了此病,贵在早治,以免迁延成慢性。
2、锻炼手腕
当刺痛开始时,可以做些温和的手部运动以缓解疼痛。旋转手腕是简单的运动之一。转动手腕约2分钟。可以运动所有的腕肌肉,恢复血液循环,并消除手腕的弯曲姿势,此弯手姿势常引起手腕痛等症状。其他锻炼方法见下图。
3、抬起手臂
抬起手,高过头部,一边旋转手臂一边旋转手腕。如此帮助你的肩膀、颈部、上背调整位置,并缓解压力及张力。